2024-09-04
Molex 的 C-Grid 双排板对板系统包括分离式、带罩和双体样式的直插和弯角接头、直插和弯角插座、用于 SMT 应用的接头和插座、压装接头和 2 回路分流器。
2024-09-04
JST 的 KRD 系列线对板 IDC 连接器具有抗变形结构并采用双 U 型槽技术,以实现理想的绝缘穿刺连接。该系列安装后高度仅 9.0 mm,适用于广泛的电子应用。
2024-09-04
Würth Elektronik 的 WR-MM 微型模块连接器是紧凑且纤薄的连接器,用于在扬声器等高振动应用中建立坚固的板对板、线对板或性线对板连接。
2024-09-04
当我们选择电线线束时,我们需要根据你的电路选择电路。如果选择低压线束,则根据其加热条件选择导线厚度,然后对电压损失和强度进行测试。如果是高压线束,则根据其现状选择导线,第二种是测量其发热和电压损失。
2024-09-04
Weidmüller 单对以太网电缆仅需要一对电线即可传输数据和电源,而无需使用两对或四对电线。简单的设计以及随之而来的重量、空间要求和安装成本的减少在工业环境中提供了许多优势。
2024-09-04
ITT Cannon 的 DL 系列零插入力 (ZIF) 连接器可满足医疗、商业/工业、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市场对低成本、高性能、多线电源和信号连接器的需求。
2024-09-04
KYOCERA AVX 提供坚固耐用的 6810 系列,具有经批准可用于自动装配的自动锁定功能。这些一触锁定系列连接器额定 50 VDC 和 0.5 A,采用专有结构实现一次插入完成快速稳定连接。
2024-09-04
Amphenol Aerospace VITA 66 系列产品是坚固耐用的盲插式光学 MT 模块/背板连接器系统,旨在满足 VITA 66.1 和 66.4 开放式架构规范。
2024-09-04
GCT 的 SIM8066 是一种推推式 Nano SIM 卡连接器,具有可靠的卡固定功能。结合智能卡检测开关功能,SIM8066 设计为紧凑小巧的外形,占用 168.51 平方 mm 的 PCB 空间,厚度仅 1.44 mm。
2024-09-04
举例,如果是USB线材,会用到锡,含铅的锡是不环保,因此厂家都是要的是不含铅的锡(<1000PPM)。每个月都会委外检测,汽车线束生产厂家如何做到环境环保呢?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要做国外的生意必须通过,ISO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在国内的企业大多数都会取得这个认证;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的危废处理。
2024-09-04
NorComp 的连接器有多种选择,包括安装硬件NorComp POWER-D 混合布局 D-Sub 连接器图片NorComp POWER-D 混合触点连接器采用“实心插针”机加工触点,可为更具挑战性的设计应用提供高可靠性能。
2024-09-04
ERNI 的 iBridge Ultra 线对板连接器在微型封装中提供高电流密度。iBridge Ultra 单排电缆连接器系统 (SCR) 具有 2.0 mm 的紧凑间距,每个触点可提供高达 8 A 的电流。
2024-09-04
ERNI 的圆形 M8 和 M12 连接器系列易于实施,并且符合 IEC 61076-2。M12 连接器几乎适用于所有现场总线规范,并提供各种编码。
2024-09-04
发动机线束连接器是端子的一种,连接器又称插接器,由插头和插座组成。连接器是轿车电路中线束的中继站。线束与线束、线束与电器部件之间的衔接通常选用接插件,轿车线束连接器是连接轿车各个电器与电子设备的重要部件为了避免连接器在轿车行进中脱开,一切的连接器均选用了闭锁设备。
2024-09-04
Kycon 的 KUSBX-SMT-CS-6-BTR 是 6 针 SMT Type-C 插座,专为纯供电应用设计。
2024-09-04
Samtec 的 0.80 mm 微型边缘卡连接器提供垂直、直角、边缘安装和压配等类型。垂直版本的额定性能为 25 Gbps。
2024-09-04
我国对海底电缆有很大的需求,电缆生产企业如能抓住机遇、自主创新,利用自己有利的条件发展有优势的海缆产品,不但能够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也很有可能充分发挥国内成本优势,进军国际市场。
2024-09-04
GCT 的 USB3190 是寻求垂直安装微型 USB 连接器解决方案的工程师的理想之选,该解决方案具有目前市面更低的外形高度。
2024-09-04
Amphenol's Metral® 2 mm 间距电缆连接器是根据 IEC 61076-4-104 和 Telcordia GR-1217-CORE 设计,可满足板对电缆接口的要求。
2024-09-04
推广建设产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推动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产业创新平台服务于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管理水平低下的产业集群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管理水平,加速产业集群出口产品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