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记本摄像头、医疗内窥镜、无人机图传等对空间极度敏感的应用中,极细同轴线束(Micro Coaxial
Cable)几乎是最常用的高速信号传输方案。它柔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保持阻抗稳定。然而,当传输速率达到 Gbps
级别时,信号损耗成为工程师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损耗来源、典型数值、速率关系以及控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极细同轴线束损耗来源
极细同轴线束的损耗由多种因素叠加而成:
1. 导体损耗:高频下出现趋肤效应,电流集中在导体表面,有效截面积减小,电阻升高,插损随频率增加。
2. 介质损耗: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决定信号能量耗散。PTFE、FEP 损耗低,PVC 损耗较大。
3. 屏蔽与辐射损耗:屏蔽覆盖不足或端接不良,可能导致能量泄漏和串扰。
4. 连接器与过渡损耗:端子或连接器存在阻抗不连续,会引起反射和附加损耗,对高速信号尤其敏感。

二、不同规格线材的典型损耗
线径、长度和介质直接影响损耗水平:
1. 外径约 1.0 mm 的线材:1 GHz 时插损约 1.5–2.5 dB/m,6 GHz 时约 5–7 dB/m。30 cm 长度在 5 Gbps NRZ 下插损约 1.5–2 dB,可由系统均衡补偿。
2. 外径 0.3–0.5 mm 的超细线材:10 GHz 时损耗可能达到 16–22 dB/m,即使 10–15 cm 长度也会消耗显著信号幅度,需要依赖前后端均衡补偿。
可见,信号可用长度取决于速率与线径匹配,高速应用中,1.0 mm 外径线材通常是折中选择,线径过小则需均衡手段。

三、速率与损耗关系
高速信号可通过“速率折算频率”估算损耗:
1. NRZ 信号带宽 ≈ 0.5 × 数据率。
2. 例如 5 Gbps NRZ 信号,对应关键频率成分约 6–12 GHz。
这意味着若线束在 10 GHz 下损耗过大,将导致眼图收敛、误码率上升。
四、控制损耗的策略
1. 缩短线长:线越短,损耗越小。
2. 选择较大外径:粗线损耗较低。
3. 优选低损耗介质:如 PTFE、FEP。
4. 平滑过渡设计:板端阻抗连续,减少反射。
5. 利用均衡:发送端预加重,接收端 CTLE/DFE 补偿,可改善 2–5 dB 插损。
6. 实测验证闭环:用 TDR、VNA、眼图测试确认实际性能。

高速信号在极细同轴线束中的损耗主要受频率、线径、介质和端口设计影响。通过材料选择、线径匹配、短距布线以及端口均衡设计,可以将损耗控制在可接受范围,确保 Gbps 级信号稳定传输,满足笔记本摄像头、医疗内窥镜、无人机图传等应用需求。
我是
【苏州汇成元电子科技】,长期专注高速信号线束与极细同轴线束设计与定制,提供稳定可靠的高速互连解决方案。如需了解更多或定制服务,请联系:
张经理 18913228573(微信同号)。